被霸凌的傷,會留在生命裡好一會

被霸凌的傷,會留在生命裡好一會

亞靜在描述過往與趙昌澤共事的期間,回憶起被同事排擠、背後的耳語,並說道:「那是一個長達一年半的地獄…」 文方:「忍了那麼久很了不起,妳手都斷了。人是群體的動物,被群體排拒會感受到痛,會激發大腦裡面感受疼痛的區域。心痛跟手斷掉是一樣的。」 短短幾句話,鏗鏘有力地說出了被霸凌者的處境。 阿德勒主張:個人的心理健康與群體、與社會的接觸是緊密不可分。...
如何與小孩一起培養同理心?

如何與小孩一起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 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首先讓成為大人的我們一起來想想,如何學習「同理心」? 是父母小時候跟我們說:「你要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看看?」,還是「如果今天這件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的感受是什麼?」…等問句,而這些問句裡隱含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主要用意是讓我們去設想看看別人會有什麼感受或感覺、以及我今天這麼做可能會如何影響別人?...
那些無法好好說再見的傷

那些無法好好說再見的傷

你是否曾在一段關係中,因為主動提離開而無法被理解甚至是抨擊? 或是以為可以好好說再見,卻無法在關係中全身而退? 說再見,是如此的難,以致我們常常摔得支離破碎。 說再見,意味著彼此的關係即將告一段落或是結束,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狀態上的動盪,而這個動盪搖晃的不僅僅是現狀的改變,更可能是內在底層對於離別的各種情緒。 同時,更牽涉到每個人對離別的種種反應,比如有人會開始將所有的難受以攻擊的方式丟到對方身上, 比如有人會將生氣揉合進權力中變成一種武器,比如有人會開始訴說對方的不是,藉以撫平心中難以消化的情緒…...
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如果你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或許可以打開我們對心理諮商一些基本的認識。 比如在實際的諮商過程中,心理師跟來談者是如何互動的、方式是如何進行的,或是事前是否該做些什麼準備,能否將心裡的話安心地說出…等等。這本書樸實地呈現了諮商室裡可能展現的面貌之一。 🏜 故事架構以童話故事為背景,將動物擬人化,將人生活中的情緒、與他人的互動、成長的環境等等,有一個清晰的描繪,讓讀者可以很快地進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不給建議,是我對生命思考的堅持與相信】

【不給建議,是我對生命思考的堅持與相信】

「我把問題講完,諮商師應該就會給我專業建議了吧!」 「諮商師聽完我說的,就會給我一個專業的分析吧~」 「這些問題我都想過了,所以我想聽聽妳的建議~」 「我想知道妳怎麼想的?」 這是我在諮商室裡很常聽到的,特別是第一次的來談者身上。 可能因著對心理諮商的想像,可能因著讀完文章之後對諮商師的感覺,可能對諮商有點懵懵懂懂而拼湊出來的想法…等等,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裡面都有著來談者對於心理諮商或心理師的想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