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一種什麼感覺?

同理心是一種什麼感覺?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中,什麼時候會讓你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 是我們需要被安慰的時候?還是我們需要被另一個人好好傾聽的時候? 抑或是我們只是單純希望對方陪伴就好,什麼都不用說? 你有發現嗎? 以上的三個互動裡,每一個回應的細節都需要動用到所謂的「同理心」, 而所謂的同理心,有個思考的面向是: 「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感受對方的狀態,且能予以剛剛好的回應。」 舉一個例子來說,今天我們心愛的狗走丟了,這時候急著需要身邊的人一起幫忙,這時候你想聽到或獲得的協助是什麼?...
情緒,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腦筋急轉彎2

情緒,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腦筋急轉彎2

在看完【#腦筋急轉彎2】之後,無論是被「#情緒」在大腦的運轉方式,以及每個情緒之間的各司其職,或是情緒如何引領我們成為一個 #更完整的人… 有太多太多的感動與觸動,只能說這部電影真的太精彩啦! 以下分析涉及嚴重劇透,請斟酌使用。 大暴雷 ★這次的主角:阿焦 第一次看到能夠如此精確與細緻地表達出「#焦慮」是如何在一個人身上發酵, 以及如何讓一個人 #內在崩塌的表現方式。 你還記得第一次感受到焦慮是什麼時候嗎? 如果不記得,讓我們藉由電影情節幫助回想自己的內在~ ★情緒的多樣,是為了因應複雜的 #人際互動...
情緒勞動,是職場最大的隱形成本

情緒勞動,是職場最大的隱形成本

您有明明一整天沒真正忙到什麼大事,但下班後卻感覺精疲力盡的經驗嗎?或是跟某些同事講完話之後,整個人有點虛脫,或「今天可以了」的感覺嗎? 如果您有過這些感覺,您有可能正經驗著「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 。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一詞,是由美國學者霍奇查爾德(Arlie Hochschild)在1983年所提出。 主要意思是,為了讓工作或事情可以順利運作,而調整自身的情緒狀態,以呈現適宜的表達方式。...
你有遇過『理所當然』的人嗎?

你有遇過『理所當然』的人嗎?

這個感覺可體現在撥打line 給對方之前,會先詢問方便通話嗎? 記得在某次準備應試的考場中,突然接到一個許久未聯繫同事的line 來電。 當時考慮著是否要接聽,畢竟那是一個準備應試的狀態,但另一方面想到可能對方有緊急事件,最後還是接聽了。 沒料想,對方一開頭便啪達的說了一長串目前所發生的事,然後問我有沒有什麼解方? 這過程,沒有開頭的問候以及詢問我是否方便說話,只有一股腦兒的說著自己的狀態~ 當時聆聽的我,可以理解對方的心情起伏,但對於緊接著需要面對應試的我,還真沒有一個可以好好與對方討論事情的空間。...
關係中的情緒暴力

關係中的情緒暴力

當提及到「暴力」的時候,你腦中會閃過哪些想法或念頭呢? 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或是冷暴力等等, 而在關係中,有一種互動間看不到卻真實存在於兩人之間的暴力能量為:「情緒暴力」。 情緒暴力就像是對方將情緒捏塑成一記棒子,在兩人有所爭執、或是想要達成某種目的、為使對方就範而灑在承受者的情緒衝擊。 以生活對話為例: A:你為什麼不照我說的去做?(A一邊說著話,一邊瞪著B) B:我們不是還在討論嗎?   你幹嘛那麼生氣? A:這點小事,為什麼還要我解釋,為什麼!? B:對,因為它只是小事,所以你不需要這麼生氣!...
情緒∶『不是想結束一切,而是想結束糟糕的自己』

情緒∶『不是想結束一切,而是想結束糟糕的自己』

長期處於被情緒所困的生命之人時,每天就像是被情緒給折磨著,有時候像是被觸動神經般地莫名煩躁,以致開始對身邊的人無故發難;有時則如同午後的雷陣雨,心情急速往下墜,開始在心裡下雨嚎啕大雨… 人若長時間在這樣擺盪的狀態裡來回的話,便很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值得好好活著的經驗,因而會在腦袋裡浮現結束自己的念頭。 然而,我們想結束的有時不是生命,而是那個感覺很糟的自己。 試想,一個如此被情緒折騰的人,很自然無法有著穩定的狀態,而難有穩定的情緒狀態,便在關係相處上容易有所動盪。 舉個例子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