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分享

照顧者也是需要被照護的人
照顧者也是需要被照護的人 當家中有個生命需要特別花心思與心力予以照顧,無論是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每個角色要發揮的功能…等,都會經歷一個調整及磨合的過程,而這之中所承受的種種,只有體會過的人才能明白。...
【當身處憂鬱,就像泡在水裡無力起身且全身濕重般地往下墜】 
當身處憂鬱 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由申敏兒所飾演的憂鬱症者,貼切地詮釋出當身處憂鬱狀態時的無望、無力、無助,以及像是陷入泥沼般的濕重感…;如同劇中有一幕,當早起的時候,全身有如剛從水裡被拉起來般地濕透且無力起身,這彷彿是憂鬱症者要起床以及要去面對這個世界時的真實情境。 ...
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
衛福部於今年推出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於113年8月1日正式開跑,這次的年齡族群更擴大到15-45歲的各個世代族群。 無論從方案內容的本身與年齡層的涵蓋,足以可見誠意滿滿以及讓更多想嘗試心理諮商卻又不太敢進一步的民眾,有一個可以踏進諮商室的推力與動力! 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 然而,回到實際層面來思考,3次的心理諮商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看到問題、聽到心裡的聲音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有時會感到莫名低落、沮喪,或是說不上來的煩躁、混亂,這或許與我們不曉得自己內在發生什麼事情有些關聯。 舉個例子來說:...
壓力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應對壓力
在王威中諮商心理師的《對應現代複雜壓力的最佳解方》講座中,我們可以了解如何面對自己的壓力。 我們感受到壓力是很正常的,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也是正常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應對的技巧。 不需要因為別人說我們「抗壓性不足」而否定自己或強迫自己改變。 讓我們在講座中學習如何更好地面對壓力。 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觀念,這不僅體現在價值觀和人生觀上,連壓力的來源和應對方式也有所不同。 通過講座,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有效地應對壓力。 生活中有很多釋放壓力的方法,有些是好的,有些則是不太好的。...
在心理諮商中,「自我覺察」是什麼?
在心理諮商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 「自我覺察」 然而,以具體的「狀態」來說,自我覺察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先以生活情況來進行觸碰: 如果今天有一群聚會,裡面參與的人有著你相當熟識的朋友,也有朋友的朋友,或是你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 當聽到這場聚會的邀約時,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呢? 這個浮現的第一個念頭,當我們進行碰觸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覺察」。 我們試著去想自己的當下有哪些念頭、哪些想法,甚至當開始可以進行思考上的碰觸後,我們能夠再往下一步探索內在的感覺,比如覺得興奮、或是有點緊張,甚或是閃過不是很想去…等等。...
情緒穩定在關係中的重要性
你的伴侶是個#情緒穩定的人嗎? 或是我們往內看自己:「我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嗎?」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一起來想想: 「什麼是情緒穩定?」 舉一個例子來說, 伴侶開車,麻煩副駕駛座的另一半幫忙google 導航到下一個目的地,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副駕要輸入目的地的時候,車就開過了要下的那個交流道,接著副駕緊張地說:「啊,剛剛那個交流道就要下去了…」 這時就十分考驗駕駛座的反應了 讓我們來假設看看可能有哪幾種反應: A:你怎麼搞的,為什麼查的這麼慢!這樣要再繞一圈回去ㄟ! B:安靜不說話,整個車內只剩下音樂聲,以及屏息的呼吸聲...
擁抱愛情前的心理準備
當看到喜歡的類型時,我們在心裡第一個念頭會是什麼? 這個人的外表90分、行為81分、魅力值可達91分、氣質86分,總體來說87分,不能更高了?! 接著,可能兩人進入了彼此認識、互動,乃至了解對方的狀態。 然而,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好像對方一開始在我們心裡的「形象分數」,和我們對他/她的「美好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憧憬」正在漸漸地被日常給擦拭掉了… 於是,兩個人的激情、親密,甚至說好的幸福,正在被彼此的習慣及觀念給消滅。 最終,只剩爭執、衝突,或是安靜到剩下吃飯聲的空氣流動。 這是我們常說的愛情三元素: 激情、親密、承諾...
【原生家庭的框,如何限制一個人在關係中的視野】
這個觀點可在陸劇《玫瑰的故事》中窺知一二。 方協文的媽媽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長大,從戲裡的呈現以及與兒子的互動來看,可以觀察到「錢」在媽媽的觀念裡無比重要,甚至是衡量一切的根本。 這裡頭有個很重要的要素是,媽媽當時這麼辛苦地付出,為的就是一個目的:「活下去」。為了賺錢養活孩子。沒有錢,哪來的明天? 我們試想,當一個媽媽只能將時間與心力花在賺錢討生活上面,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與孩子討論學校、去陪孩子好好吃頓飯、或者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陪伴,對於經濟匱乏的家庭來說,有時候是種奢侈,甚或較多只能停留在空想。...
同理心是一種什麼感覺?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中,什麼時候會讓你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 是我們需要被安慰的時候?還是我們需要被另一個人好好傾聽的時候? 抑或是我們只是單純希望對方陪伴就好,什麼都不用說? 你有發現嗎? 以上的三個互動裡,每一個回應的細節都需要動用到所謂的「同理心」, 而所謂的同理心,有個思考的面向是: 「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感受對方的狀態,且能予以剛剛好的回應。」 舉一個例子來說,今天我們心愛的狗走丟了,這時候急著需要身邊的人一起幫忙,這時候你想聽到或獲得的協助是什麼?...
情緒,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腦筋急轉彎2
在看完【#腦筋急轉彎2】之後,無論是被「#情緒」在大腦的運轉方式,以及每個情緒之間的各司其職,或是情緒如何引領我們成為一個 #更完整的人… 有太多太多的感動與觸動,只能說這部電影真的太精彩啦! 以下分析涉及嚴重劇透,請斟酌使用。 大暴雷 ★這次的主角:阿焦 第一次看到能夠如此精確與細緻地表達出「#焦慮」是如何在一個人身上發酵, 以及如何讓一個人 #內在崩塌的表現方式。 你還記得第一次感受到焦慮是什麼時候嗎? 如果不記得,讓我們藉由電影情節幫助回想自己的內在~ ★情緒的多樣,是為了因應複雜的 #人際互動...
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如果你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或許可以打開我們對心理諮商一些基本的認識。 比如在實際的諮商過程中,心理師跟來談者是如何互動的、方式是如何進行的,或是事前是否該做些什麼準備,能否將心裡的話安心地說出…等等。這本書樸實地呈現了諮商室裡可能展現的面貌之一。 🏜...

read more
【不給建議,是我對生命思考的堅持與相信】

【不給建議,是我對生命思考的堅持與相信】

「我把問題講完,諮商師應該就會給我專業建議了吧!」 「諮商師聽完我說的,就會給我一個專業的分析吧~」 「這些問題我都想過了,所以我想聽聽妳的建議~」 「我想知道妳怎麼想的?」 這是我在諮商室裡很常聽到的,特別是第一次的來談者身上。...

read more
【40+的焦慮,背後可能的意義!?】

【40+的焦慮,背後可能的意義!?】

古人云:「四十不惑。」意味著,在40歲的這個年紀,對於人生的許多事情有某種程度上的豁達、理解。回應著現在的價值觀,好像在這個年齡,要有房、有車、有小孩或是有個稱職的頭銜,才算是「符合」普遍的社會意識。

read more
理論我都懂,那還需要諮商嗎?

理論我都懂,那還需要諮商嗎?

因著各個平台與管道,無論YouTube、Podcast、文章、部落格…等等,民眾攝取心理學與諮商的知識幾乎隨手可得。 而在諮商室中,也不乏案主直接說著對自己的分析與理解,於是乎就產生了一個現象:道理我都懂,為什麼我就是好不起來!? 或許有一個關鍵的因素:當我們願意真實地進入一段人與人的關係中,才有可能開啟治癒內在的機會。...

read more
當我們的關係走到了清算的那一天…

當我們的關係走到了清算的那一天…

💰金錢帳: 「妳之前欠我的,像妳住在我這裡用的水電、我騎車去載妳的油錢、上次幫妳貼的電影錢,都分手了,當然要算個清楚!」 👥️關係帳: 「我對現在的女友,好像沒感覺了,但又很習慣一起生活,只是感覺好像沒有愛了…」 😶‍🌫️還有一種是盤點關係裡的狀態,或是彼此之間還剩下什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