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一種什麼感覺?

同理心是一種什麼感覺?

by | 7 月 5, 2024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中,什麼時候會讓你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

是我們需要被安慰的時候?還是我們需要被另一個人好好傾聽的時候?

抑或是我們只是單純希望對方陪伴就好,什麼都不用說?

你有發現嗎?

以上的三個互動裡,每一個回應的細節都需要動用到所謂的「同理心」,

而所謂的同理心,有個思考的面向是:

「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感受對方的狀態,且能予以剛剛好的回應。」

舉一個例子來說,今天我們心愛的狗走丟了,這時候急著需要身邊的人一起幫忙,這時候你想聽到或獲得的協助是什麼?

是有人二話不說即刻起身和你一起找,還是聽到消息之後先問你:你怎麼照顧狗的,怎麼會走丟呢?

或者是先確認資訊:幾點幾分走失的?在哪裡走丟的?有沒有狗狗的照片?

你是否有察覺到對方每一個詢問,都會讓我們接收到不同的刺激以及後續的回應,每一個我們被牽動的感覺,都會與對方是如何反應有所關聯。這裡便是所謂的對方能不能連結到你當下的心情感受,並能在那個當下用一種理解的語言傳達給你。

讓我們再往另一個面向來思考,當提到同理心的時候,好像會不免與同情心放在一起衡量。


我們來試想:你在很難過的時候,你希望感受到的是同理,還是同情?


是什麼讓你感覺到那是同理,這是同情?

其中一個細微的差異,或許是我們的感受是被理解,還是隱約感覺到像心理位置有點上對下,更貼近被施捨的感覺?

💡#讓感覺成為思考的明燈


「我們的感覺」是引領內在思考的重要明燈。倘若我們不太曉得同理心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或許可以先從自己的內在出發,思考如何回應互動中一來一往的心情感受。

❓️同理心可能如何發展在關係中?

🔶️當我們不知道可以如何回應時,或許能讓「#安靜」成為一種 #陪伴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在聽到友人分享一件難受的事情之後,卻擠不出個什麼來回應對方,這時候與其想不斷的予以建議,不如簡單的以「我在聽你說」、「你安心地說,我在聽」…等,讓對方知道你的存在即是一種陪伴與力量。

😇不急著給建議,先與對方 #核對需求


當我們聽到問題或困難時,很自然的會啟動一個反應機制:解決問題,於是便進入得趕快想辦法解決,不然事情可能會變嚴重。然而,有時候朋友的訴說可能只是想有人可以陪伴、支持或傾聽,此時,我們的好心建議反而可能讓對方感到更沮喪。

💓當你在表達時,你想得到什麼樣的回應?


在關係表達中,如果我們不太曉得什麼是剛剛好的回應?或是可以如何適切的互動?或者能從我們身上出發來思考看看:「當我今天懷著這股情緒感受,向對方訴說後,我希望得到的是什麼回應?是對方靜靜的聆聽?還是對方給我意見?」

這裡的思考,是為了幫助我們釐清:

這樣的表達背後發生什麼事?
我有什麼需求?
希望與對方建立什麼樣的互動關係?
對方的反應是否也有反映著目前與我的關係程度?

🤗當我們對自己的舉動有更清楚的認識及釐清,便能夠在關係中有更為清晰的判別:對方目前的反應需要的是什麼?我可以回應的有什麼?當我無法回應或不知道如何回應時,可以如何與對方待在這段關係裡?

這些發生在關係裡的種種心情,都可以是我們感受到同理心的細微所在🌿

郭禺廷 諮商心理師

立翎心理諮商所

上位思維

上位思維

〔上位思維〕在說著,
與每一位部屬真誠地談話,
了解需求與整個組織的運作,
是在公司上位者需要仔細思量的事。
當然,
這裡是指情緒穩定的主管。

read more
中年之路

中年之路

中年之路 James Hollis 當你20幾歲讀的時候,可能覺得言之過早;當你30幾歲讀的時候,開始有點兒感覺,但或許還沒能那麼懂得文字裡的意涵…但在你40歲碰到裏頭的描述時,或許會有一種:這不就是我活到現在的經歷嗎? 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一個人可能的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