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我們內在感受到自己的感覺、感知到生命的狀態、經驗與人關係的流動,我們才能真實的活出自己的本質,而這些需要時間,需要用時間去熬煮出屬於你自己的醍醐味。

【不給建議,是我對生命思考的堅持與相信】

by | 5 月 10, 2024


我把問題講完,諮商師應該就會給我專業建議了吧!」

諮商師聽完我說的,就會給我一個專業的分析吧~」

「這些問題我都想過了,所以我想聽聽妳的建議~」

「我想知道妳怎麼想的?」

這是我在諮商室裡很常聽到的,特別是第一次的來談者身上。


可能因著對心理諮商的想像,可能因著讀完文章之後對諮商師的感覺,可能對諮商有點懵懵懂懂而拼湊出來的想法…等等,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裡面都有著來談者對於心理諮商或心理師的想法、想像。

諮商師會不會給建議,除了回到諮商師所學習的理論學派之外,同時也呼應著諮商師對諮商本身的理念與治療方式。無分好或所謂的壞,反倒是可以回到每位來談者身上的適合與否。就很像有些人喜歡咖哩跟飯攪在一起吃,有些人喜歡咖哩跟飯要分開,單純是個人喜好以及己身需求之反映。

當然,進到諮商裡面來看,還有所謂移情或投射的可能發生。

「移情」,說的是來談者對於與諮商師這個人或互動時所產生的感覺、感受,比如這個諮商師長的很像我媽、或那個諮商師長得像我前男友…等等。

「投射」,有個理解空間是來談者把自己的想像與解讀放在諮商師身上,比如諮商師剛剛的皺眉,是因為我哪裡說錯話嗎?

上述這兩個詞,是常在精神分析或動力取向的治療師身上所用的。

回到上面所提的例句,當來談者把思考與焦點放在治療師怎麼想的時候,那可能意味著:

我只想盡快得到一個解方,我不在乎自己是怎麼想的,我比較在乎專業的人是怎麼想的。

(是什麼讓你不再在意自己的想法了呢?)

然而,也因為有了這些想法,諮商師便多了一些空間可以與來談者「一起思考」這個過程中:你怎麼了?

心理諮商

對我來說,是一趟兩個獨立的個體一起想生命裡所發生種種事情的旅程

過程中,我提供所學、所見、所思、所想、所及,與來談者共同經驗其生命裡發生的點點滴滴。這些互動與歷程都需要時間,看見自己需要時間、靠近自己需要時間,理解自己更是需要時間。

你願意給內在的自己多少時間呢?

「向時間要回更值得的東西。」- 江振誠

這是近期在【工作美學】中細品到的一句話。

放到諮商裡來說,或許可以有一個思考的方向:向時間找回更完整的你。


〔實際諮商現場〕

我與長達4年多諮商的案主過程中,(至少在我的印象裡)沒有給過建議,至多是一起「思考」某個方向。

因為比起我「個人」的建議,我更相信兩個人一起思考的過程、案主內在的生命力,

以及過程裡逐步感受與培養的「與自己共處、與問題共處、與他人共處、與環境共處」之歷程。

白話文來說:給魚吃,不如跟你一起思考怎麼釣到魚。

當然,這樣的堅持,有些時候需要付出代價的。

比如覺得諮商師不符合自己的需求而有所評論,比如覺得諮商師怎麼跟原本自己「想得」不一樣,比如…

而當我意識到對於個體生命的相信,是要付出各種代價的時候,我也才能夠安穩地坐在那裡,堅持自己所相信、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何而做。這些相信,都會在治療過程中,以某種形式、某種方式、某種介入,回到跟來談者的治療細節裡。

這是我對心理諮商的理念

這是我對動力取向治療的相信

這更是我對每位來談者內在生命與思考能力的確定


讓我們再更貼近一點來看:

有時候來談者可能會想急切解決一個問題,但在我問完另一個問題後,卻連結到其他的想法或勾起某一段記憶,這可以是精神分析裡所提到的自由聯想,也就是藉由內在的記憶與連結,串起我們對某個問題的經驗與感受。

即便看起來並不相關,但光是這樣的連結及聯想,就是我們內在的反映以及可以一起思考的現象,而且最終、最終都會回到我們的內在、我們的思考裡。

這就是我不給建議很重要的成分之一,因為建議會阻擋一個人可能有的感受與連結,甚至蓋掉了一個人可以的源源不絕的思考力。

最重要的是:

是「我」給出這個建議,而不是由「案主自己本身」去想要如何思考、去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事。

再者是,當我給出建議,有可能抹殺掉案主對自己的好奇;或是當案主想知道治療師怎麼想,那是案主對治療師感到好奇,而不是對自己感到好奇,這是多麼微妙的一個動力啊~(菸


〔長期治療的動力〕

接著來看長期治療這件事在諮商裡的重要性,這與時間有關。

試想看看,當一個人帶著陳年累月的故事來到諮商室,這裡頭勢必有許多心情、狀態需要被看見、被回應、被理解,而這些是需要時間的。

藉由時間讓問題浮出水面

藉由時間讓自己游上岸邊

藉由時間讓生命篩出理解的美

只有當我們內在感受到自己的感覺、感知到生命的狀態、經驗與人關係的流動,我們才能真實的活出自己的本質,而這些需要時間,需要用時間去熬煮出屬於你自己的醍醐味。

觸碰自己,很難

投入關係,很難

但當有一個人可以跟你一起面對生命的這些難,

或許這個難就有機會轉變成一道引領自己變化的光,

而這道光,是你對自己生命的望見與一份希望。

照顧者也是需要被照護的人

照顧者也是需要被照護的人

照顧者也是需要被照護的人 當家中有個生命需要特別花心思與心力予以照顧,無論是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每個角色要發揮的功能…等,都會經歷一個調整及磨合的過程,而這之中所承受的種種,只有體會過的人才能明白。...

read more
【當身處憂鬱,就像泡在水裡無力起身且全身濕重般地往下墜】 

【當身處憂鬱,就像泡在水裡無力起身且全身濕重般地往下墜】 

當身處憂鬱 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由申敏兒所飾演的憂鬱症者,貼切地詮釋出當身處憂鬱狀態時的無望、無力、無助,以及像是陷入泥沼般的濕重感…;如同劇中有一幕,當早起的時候,全身有如剛從水裡被拉起來般地濕透且無力起身,這彷彿是憂鬱症者要起床以及要去面對這個世界時的真實情境。 ...

read more
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

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

衛福部於今年推出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於113年8月1日正式開跑,這次的年齡族群更擴大到15-45歲的各個世代族群。 無論從方案內容的本身與年齡層的涵蓋,足以可見誠意滿滿以及讓更多想嘗試心理諮商卻又不太敢進一步的民眾,有一個可以踏進諮商室的推力與動力! 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