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翎 BLOG

從劇看心理

被霸凌的傷,會留在生命裡好一會

亞靜在描述過往與趙昌澤共事的期間,回憶起被同事排擠、背後的耳語,並說道:「那是一個長達一年半的地獄…」 文方:「忍了那麼久很了不起,妳手都斷了。人是群體的動物,被群體排拒會感受到痛,會激發大腦裡面感受疼痛的區域。心痛跟手斷掉是一樣的。」 短短幾句話,鏗鏘有力地說出了被霸凌者的處境。 阿德勒主張:個人的心理健康與群體、與社會的接觸是緊密不可分。...

被霸凌的傷
孩子心理

如何與小孩一起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 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首先讓成為大人的我們一起來想想,如何學習「同理心」? 是父母小時候跟我們說:「你要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想看看?」,還是「如果今天這件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的感受是什麼?」…等問句,而這些問句裡隱含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主要用意是讓我們去設想看看別人會有什麼感受或感覺、以及我今天這麼做可能會如何影響別人?...

如何與小孩一起培養同理心
心理諮商

那些無法好好說再見的傷

你是否曾在一段關係中,因為主動提離開而無法被理解甚至是抨擊? 或是以為可以好好說再見,卻無法在關係中全身而退? 說再見,是如此的難,以致我們常常摔得支離破碎。 說再見,意味著彼此的關係即將告一段落或是結束,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狀態上的動盪,而這個動盪搖晃的不僅僅是現狀的改變,更可能是內在底層對於離別的各種情緒。 同時,更牽涉到每個人對離別的種種反應,比如有人會開始將所有的難受以攻擊的方式丟到對方身上, 比如有人會將生氣揉合進權力中變成一種武器,比如有人會開始訴說對方的不是,藉以撫平心中難以消化的情緒…...

那些無法好好說再見的傷
書裡心理

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如果你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或許可以打開我們對心理諮商一些基本的認識。 比如在實際的諮商過程中,心理師跟來談者是如何互動的、方式是如何進行的,或是事前是否該做些什麼準備,能否將心裡的話安心地說出…等等。這本書樸實地呈現了諮商室裡可能展現的面貌之一。 🏜 故事架構以童話故事為背景,將動物擬人化,將人生活中的情緒、與他人的互動、成長的環境等等,有一個清晰的描繪,讓讀者可以很快地進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心理諮商

【不給建議,是我對生命思考的堅持與相信】

「我把問題講完,諮商師應該就會給我專業建議了吧!」 「諮商師聽完我說的,就會給我一個專業的分析吧~」 「這些問題我都想過了,所以我想聽聽妳的建議~」 「我想知道妳怎麼想的?」 這是我在諮商室裡很常聽到的,特別是第一次的來談者身上。 可能因著對心理諮商的想像,可能因著讀完文章之後對諮商師的感覺,可能對諮商有點懵懵懂懂而拼湊出來的想法…等等,每一個字、每一句話裡面都有著來談者對於心理諮商或心理師的想法、想像。...

只有當我們內在感受到自己的感覺、感知到生命的狀態、經驗與人關係的流動,我們才能真實的活出自己的本質,而這些需要時間,需要用時間去熬煮出屬於你自己的醍醐味。
從劇看心理

「在難過的時候,告訴自己:不准哭!」

韓劇【淚之女王】中,洪海仁在痛失孩子之後,即便已經難過到落淚,洪海仁卻指著自己的心說:「不准哭」,這是多麼讓人揪心的一幕… 一個準備好當母親的人,規劃著如何給孩子最舒適的環境,先生白賢祐也開心地著手布置嬰兒房,將天花板貼滿星星,夫妻兩人滿心期待這個孩子的來臨,這是在關係中兩人擁有著更深的連結與情感,且想像著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有另一個生命可以帶來更多的可能,甚至是幸福的感受正在滿盈著。...

feeling sad
心理諮商

【40+的焦慮,背後可能的意義!?】

面對即將邁入40+的年紀,您是否會感到莫名的不自在,甚至焦慮,或者帶點惶恐? 40歲,似乎是人生重要的一個紀錄點。 古人云:「四十不惑。」意味著,在40+歲的這個年紀,對於人生的許多事情有某種程度上的豁達、理解。回應著現在的價值觀,好像在這個年齡,要有房、有車、有小孩或是有個稱職的頭銜,才算是「符合」普遍的社會意識。 於是,當即將邁入40歲前,這些該有的東西,都還沒就定位的時候,是否會開始感到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東西還沒有? 40+ 的焦慮,40歲的生日蛋榚。 但是,人生真的有SOP嗎?...

年40+的你是否有莫名不可控的焦慮感呢?
心理諮商

理論我都懂,那還需要諮商嗎?

因著各個平台與管道,無論YouTube、Podcast、文章、部落格…等等,民眾攝取心理學與諮商的知識幾乎隨手可得。 而在諮商室中,也不乏案主直接說著對自己的分析與理解,於是乎就產生了一個現象:道理我都懂,為什麼我就是好不起來!? 或許有一個關鍵的因素:當我們願意真實地進入一段人與人的關係中,才有可能開啟治癒內在的機會。...

人的心理思緒像是打結的毛線,有時是需要有人適時的協助你,一起將心理思緒整理一下。
心理諮商

當我們的關係走到了清算的那一天…

💰金錢帳: 「妳之前欠我的,像妳住在我這裡用的水電、我騎車去載妳的油錢、上次幫妳貼的電影錢,都分手了,當然要算個清楚!」 👥️關係帳: 「我對現在的女友,好像沒感覺了,但又很習慣一起生活,只是感覺好像沒有愛了…」 😶‍🌫️還有一種是盤點關係裡的狀態,或是彼此之間還剩下什麼? 「我現在感覺有點混亂,不知道要不要繼續這段感情?因為還有另一個學長在追我,我有告訴對方不是單身,但對方好像覺得無所謂,我現在不知道到底要怎麼選擇?」 😮甚至有一種是,突然多了選擇標的,但是從沒想過的關係模式:...

男女分手議題
心理諮商

該如何面對那綿延不絕的焦慮?

「我很擔心事情的發展不是我所想像的」 「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好像怎麼做都不夠」 「我擔心別人怎麼看我」 「我剛剛不該說那些話…」 焦慮引發的感覺讓人無所適從 面對著該做的事情,無法安定下來 明明沒發生什麼事,卻感到無比慌張 晚上躺在床上,腦子依然不肯關機,一直跑出白天的事,或是我們跟別人說過什麼話,擔心對方會不會就此否定自己? 這些聲音跟小劇場,在我們腦海裡不斷地播放,也是這些聲音,讓我們的焦慮感更加源源不絕的湧現。 一說到焦慮,我們的狀態幾乎是浮動、躁動,即便別人給了一些回應,還是無法安定我們的心情。...

該如何面對那綿延不絕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