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什麼方式結束關係?
當對一個人有些感覺卻不知道可以怎麼說出口,或是說了好幾次都沒有用,又甚者不斷累積到某個臨界點之後一次爆發…
這些與人的互動裡所發生的感覺,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直面到:與一個人的相處可以如何應對或如何結束?
且讓我們轉到諮商現場來看看。
在諮商關係中是可以直接經驗到每個來談者在關係中的回應或有的可能會好好地與心理師談論這段關係中的感受、想法,
在這樣的對談與思考中,我們得以有一個可能性來好好彼此核對,這以治療的觀點來看,是對每位來談者很重要的環節之一。
也有當天取消原本預約的時間,以文字表達想暫停諮商;
亦或是整個消失不見,後續未能取得聯繫。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或提出關係告一段落的形式,都有可以讓我們往內更進一步思考及探索的可能。
於是,也能讓我們藉此來想想:我在一段關係裡是如何道別,或是如何結束一段關係?
是會面對面與對方說清楚,讓自己心裡有個「結束」的感覺?
還是我不想承擔任何可能帶來風險或「感覺」,甚至是不想面對對方的情緒,就讓這段關係停在這邊?
或者沒什麼好說的,反正就結束了。
如果我們願意,都能從結束關係的狀態中,找到一絲探尋自己的路徑。
比如,能好好與一個人道別,說出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情感、情緒或想法,這無疑是對自己感受的尊重,
亦是讓對方能有機會進行核對、澄清以及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於我們自己、對對方、對這段關係來說,
可以是一種「修復」或「復原」的經驗。也就是:我有辦法好好與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且有彈性與空間去聽聽看對方是怎麼想的。這對曾在關係中受傷的人來說,是不同以往的經驗與感覺。
當然,我們心裡得先有個評估,這個人是否安全。
再舉另一個例子,我不想再去思考自己有什麼感覺,反正結束就結束,沒什麼好說的。
且讓我們停下來想想:是什麼讓我們對自己在一段關係中沒了感覺?是太多不合拍的地方,還是不曉得如何說出感受,
又或是一直以來在關係中的離開就是這樣的模式?光是去想我們在關係裡是怎麼想的,便足以開啟對自己探索的篇章。
在關係裡,有一種很常見的狀態:我們在想像裡完成了關係的劇本。
也就是,沒有經過核對與確認,我們便從對方的言行中判斷是怎麼樣的人,比如:他一定是這樣想的;比如,我不知道他怎麼想的,但我覺得事情就是這樣…。當這樣的模式不斷循環,
我們可能漸漸會有一種感覺:為什麼在關係裡,我始終遇到差不多的人、遇到差不多的問題?
歲末年終,總不禁讓人回顧今年的自己。
而關係裡的映照,恰恰是我們可以藉此思考自己,以及展望期待的新起點。
祝福 我們都能好好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