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覺知自己的脾性,讓管理富有人性

妥善覺知自己的脾性,讓管理富有人性

by | 12 月 13, 2024

妥善覺知自己的脾性,讓管理富有人性

你有遇過部屬怎麼教都教不來,舉一不會反三,抑或聽不懂你的弦外之音嗎?

這時候,你的情緒反應如何呢?
是會講第二次的時候,開始抑制住脾氣,或者開始進入沉默狀態,
這個沉默足以聽到水龍頭的水滴下的聲音,或是部屬嚥下口水的聲音…

管理者有時候處在一種高處不勝寒的位置,無論是經營的思考層面、向上如何報告、往下如何管理,
或自己手頭上的案子可以如何完成…等等,管理者背負的壓力往往是難以說出口以及不容易被理解的多種難處。

這讓我想起之前聽過的一個單位,非常喜歡辦活動,特別是周六的晚上,有時候夥伴們累了沒有回應是否能參與,
竟然會聽到長官直接告訴部屬:「你是當我死了是不是?」這無疑是工作之外的心理負荷,
因為夥伴要在心裡消化的,無論是工作上的疲累,還有長官丟過來的情緒以及要把自己拉提起來的身心重量。

而往另一個角度思考,有時候管理者遇到的問題還真的耗掉不少心神,比如部屬認為事情無須向主管報備,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而主管背負著部屬的管理之責。
這樣的責任承擔,是主管在進行管理之時須不斷核對與滾動式調整的部分。

再回到身為管理者的自我狀態,當遇到職場上各式各樣的修羅場時,有哪幾個面向是我們可以一起來思考的:

◆自我辨識能力與現實之間有無落差

管理職的難處之一,有時候是能力上是否能盡情展現,或是潛能能否適切發揮,甚或是能否適才適性地運用人才…等等,
這裡頭無論哪一個面向,都考驗著管理者是否具有某種高度洞察到目前組織的營運狀態、每個人在崗位上的表現、企業短中長期的目標規劃,以及管理者自身對於生涯上的種種展望。
而能夠具備清晰、洞悉的眼光,便能從能力與現實之間是否存有落差,甚至管理者自身有無自覺開始。

◆情緒調節的能力

這或許是現今世代每個公司與管理者所開始注重的環節之一:管理者有無自我情緒調節的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當遇到業績或組織目標不如預期時,管理者的處理方式是開始煩躁,還是會思考目前組織營運所面臨到的問題,
抑或是把這些難以消化的情緒用咆哮、情緒性字眼、攻擊性的言行丟給底下的夥伴?

試想,倘若我們所待的部門或單位中,主管的情緒調節能力能讓部屬們感到安心或被理解,那對於整個工作環境與氣氛而言,
那該是多麼讓人願意投入工作的指標之一。

◆主管是人也有脾氣

延續到上面所述的情緒調節的能力,並非指沒有脾氣或情緒,而是能否讓有所節制或即便感到不快,
但仍找到合適的管道以及讓人感到較無壓力的表達方式,好讓身邊的人可以不用繃緊神經上班,想說除了忙不完的工作,
還要面對主管的情緒未爆彈。

然而,說的總是很容易,執行起來好困難。比如早上與伴侶吵一架,進到公司看到部屬的資料七零八落,這真的很難不起脾氣,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時候,主管平時對自己情緒的感知能力,以及有無讓情緒流動的空間,便能在此時發揮效用。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平常就有在思考自己是如何與別人溝通、說話的方式或口氣,是緩慢、是精準、是急促、亦或者沉穩…,
這都會帶給人一種心理印象:我的主管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再白話一點,你有觀察過部屬在拿文件給主管時的神情嗎?是緊張,
還是從容,或者有點不安但還願意與你溝通,這些反應或許都會扣到部屬對你的印象是什麼而有的表現;
當然,有時是部屬的個性,而與主管無關。但從小細節觀察與思考,總會讓我們可以再回到己身進行思考,
進而對管理一職有所調整,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的自我成長呢?

郭禺廷 諮商心理師

立翎心理諮商所

上位思維

上位思維

〔上位思維〕在說著,
與每一位部屬真誠地談話,
了解需求與整個組織的運作,
是在公司上位者需要仔細思量的事。
當然,
這裡是指情緒穩定的主管。

read more
中年之路

中年之路

中年之路 James Hollis 當你20幾歲讀的時候,可能覺得言之過早;當你30幾歲讀的時候,開始有點兒感覺,但或許還沒能那麼懂得文字裡的意涵…但在你40歲碰到裏頭的描述時,或許會有一種:這不就是我活到現在的經歷嗎? 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一個人可能的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