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

自我探索,像是一趟打開潘朵拉盒子的旅程

by | 4 月 16, 2024

你有沒有過在選擇的時候總是會覺得障礙?或者當自我介紹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甚至在思考自己生命意義的時候,只能看到滿天的星星,卻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發光?

這一切,或許是源自於我們對自己的不了解。

舉生活的例子來說,當我們在選填大學志願的時候,是你自己喜歡的,還是雙親希望你讀的?或者大家都選這個,所以我就跟著選了?於是,懵懵懂懂的念完了四年,畢業後不確定是不是找得到工作,接著再找間研究所繼續念,但畢業後,我對自己將來要做什麼還是好困惑。甚至,在找工作的時候,我也難以確定究竟是為了謀生,還是因為能發揮所學?

這裡可以再回到一個思考點:我們對自己有多了解?

而對自己的了解,是來自對自己的探索有多深遠。

在談到自我探索之前,先讓我們以潘朵拉的故事來連結。

據說,古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女性:「潘朵拉」。

宙斯把她送給了人間的普羅米修斯當作妻子,同時也是對普羅米修斯的報復,因為普羅米修斯偷取了火種給了人類,這被宙斯認為是一種違反神權的行為。

潘朵拉帶著一個精美的盒子來到了人間。宙斯警告潘朵拉絕對不要打開這個盒子,但在好奇心驅使之下,潘朵拉難以抵擋打開盒子的誘惑。當她打開盒子時,裡面釋放出了各種災禍、疾病、痛苦和困難,讓人間充滿了苦難。

潘朵拉感到非常後悔,因為她無意中釋放了所有的不幸。

她急忙地蓋上盒子,只留下一個東西在裡面:「希望」。

這是唯一留在盒子裡的東西,最後成為人類戰勝困難和痛苦的動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看到希望前,我們會經驗到一連串的考驗及磨難。

連結到諮商中的自我探索,我們在前往內在意識及潛意識的道路之前,是否要因著對自己的好奇,打開內在被我們塵封已久的記憶與曾經,而踏上一段可能充滿著掙扎、苦痛、悲傷、煎熬…等等的冒險旅程?

就好比,當我們把那些不愉快的往事,用忘記的方式埋在心裡的角落,如果進到諮商裡,可能在不斷地挖掘之下,走到了那個角落,發現被自己遺忘的存在。這會帶給我們一些動盪,以及再也無法假裝不知道生命可能有哪些傷。

再談到,諮商過程中,我們探索到小時候的成長經驗,可能有段不被善待的回憶,這對於現在的生活沒有太直接的影響,但因為在諮商的探索裡觸碰到了,於是那些不舒服的感覺再次被召喚出來,使我們得好好正視這些感覺。

實際來說,自我探索,真的不是一件簡單而且開心的過程;反而是一趟艱辛又充滿荊棘的狀態。

那你可能會好奇,既然那麼難受,為什麼還要給自己找麻煩呢?

這或許可以回到,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過生活、以及如何思考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些事?

你有沒有看過,有些人在面試的時候,回應裡對自己的確切與相信;或是在面對生活時,眼神裡對這個世界懷著希望與興趣。對應到當別人問你的優缺點是什麼?我們是怎麼樣的人…等等的空白,好像可以搞懂自己或說出自己,是件滿不錯的事情!

以及更深一層的,在面對親密關係時的互動模式,我如何建立一段關係、經營生活…等等。這些看似平常的現象背後,其實都能呼應到我們內在對自己有多認識、有多了解;而這份清晰,可以幫助我們在思考自己、與他人互動時,更具有彈性與適應力。

心理諮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就是協助我們在面對各種生活的難題時,所具備的彈性及適應力,因為我們在成長經歷中,難免會不自覺受困於某個框架或價值體系。

如果,你對認識自己感到有些好奇或躍躍欲試,有幾個面向,可以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 自我探索就是搞懂自己的過程

在諮商中的自我探索,是經由不斷地對話、思考、梳理,到後來我們漸漸長出對自己的明白。這個明白可以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內在及存在。

  • 自我探索是長出新的思考空間

有些時候,你會對於現在的自己感到有些無力或無助嗎?或是對於不斷發生同樣的問題或卡在循環的漩渦裡覺得有完沒完嗎?自我探索,是藉由在不斷爬梳自己的過程中,得以長出一個新的思考面向及可能的空間。

  • 越認識自己,越感到完整

當我們越接觸自己的內在,便是一種對生命烙下的深刻,這份深刻引領我們發現自己長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選擇、做哪些選擇、如何過生活…等等。好比在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希望之前所歷經的苦難,是為了讓我們更貼近生命的全貌。

  • 對生命與自我的整合及修復

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得以逐步爬梳內在的糾結,釐清困惑的思緒,回應被錯待的情緒,看見生命的不可思議,學習長出承接自己的能力。而承接自己的能力,能讓我們在面對挫折與困難的時候,陪伴自己跨越過去。

上位思維

上位思維

〔上位思維〕在說著,
與每一位部屬真誠地談話,
了解需求與整個組織的運作,
是在公司上位者需要仔細思量的事。
當然,
這裡是指情緒穩定的主管。

read more
中年之路

中年之路

中年之路 James Hollis 當你20幾歲讀的時候,可能覺得言之過早;當你30幾歲讀的時候,開始有點兒感覺,但或許還沒能那麼懂得文字裡的意涵…但在你40歲碰到裏頭的描述時,或許會有一種:這不就是我活到現在的經歷嗎? 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一個人可能的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