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by | 5 月 12, 2024


如果你對「心理諮商」有些好奇或是興趣,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或許可以打開我們對心理諮商一些基本的認識。

比如在實際的諮商過程中,心理師跟來談者是如何互動的、方式是如何進行的,或是事前是否該做些什麼準備,能否將心裡的話安心地說出…等等。這本書樸實地呈現了諮商室裡可能展現的面貌之一。

🏜 故事架構以童話故事為背景,將動物擬人化,將人生活中的情緒、與他人的互動、成長的環境等等,有一個清晰的描繪,讓讀者可以很快地進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蛤蟆先生會開始接觸諮商,是因著身邊的好友看到蛤蟆先生鬱鬱寡歡的樣子,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強烈鼓勵蛤蟆先生應該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書裡面的一段話,讓身為心理師的我很感同身受:
當蛤蟆先生走進諮商室坐在椅子上之後,

問著心理師:「你不打算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嗎?」

這似乎是許多人對諮商的想像:心理師會告訴來談者應該怎麼做

🤨然而,如果是這樣的方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常常發生嗎?

甚至,有時候還可能是因為旁邊的人一直希望我們能照著他們說的去做,

所以我們才慢慢地沒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


回到書裡,當蛤蟆先生這麼跟心理師說的時候,心理師開始與蛤蟆討論這麼想的背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也就是,蛤蟆在跟人相處時,直接呈現出:你想說什麼就說吧,我已經習慣沒有自己的聲音了~

🤗這樣關心蛤蟆到底發生什麼事的心情之下,心理諮商的工作就已經開始了。

接續,蛤蟆先生開始每個禮拜與心理師進行面談,訴說著跟其他的朋友之間事怎麼互動的,以及小時候是在什麼樣的生長環境中長大的。

心理師在傾聽的過程中,一邊傾聽、一邊思考、一邊詢問;有時還會扮演起教師的角色,將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分析給蛤蟆先生聽。

這是心理師在諮商過程中,因著來談者的需求不同,而需要進行的角色、位置轉換。

⭐️舉例來說,蛤蟆先生的爸媽,在「情緒」與「溝通」上的教育是薄弱的,甚至蛤蟆的爸爸是權威式的,說一就是一。而在這樣環境之下長大的蛤蟆,可能不太被允許有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因為說出來的結果,要嘛被罵、要嘛被否定,久而久之,變成「不說才是安全的」。

但是,當一個人開始「學會不說」,往往也意味著我們要把自己內在的種種心情與念頭給藏起來的時候。而這樣的「藏起來」,到最後,可能會讓一個人忘記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如同蛤蟆先生開始什麼都不想做、也不想去想,因為一切都沒有意義可言…

👩‍🏫所以,這時候,心理師會需要來到「教師」的位置上,與蛤蟆先生一起思考,在這些情境之下,有哪些情緒與感受。這樣的過程,是為了讓蛤蟆先生可以回到「小時候沒有被好好教育的現場」,來讓那些沒能好好被滋養的感受,有一個可以發芽與長大的空間。

隨後,蛤蟆先生繼續進行著諮商。但,諮商的過程,並不總是那麼順利或美好,因為我們可能會碰到心理最脆弱的地方,而基於人會自我保護的前提之下,可能就會開始逃避、阻抗,甚至還會不想繼續諮商了。

而這些,在諮商中,都是十分自然的事。

🩺因為我們在面對的,是那些擺在心裡沒被好好回應與對待的傷口;要清理這些傷口,總是痛的、總是害怕與不安的…

於是,基於這些人性立場與人際互動,我們會開始有一些模式產生,在這本書上面稱為:「心理遊戲」,也就是:

🧐「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對你而言,這就是你看事情的唯一方式。
從那時起,你一輩子都在用這個觀點,
在你的世界裡生活和看待一切事物。」

這時候的諮商工作,已經來到了心裡很深層的地方了。

在第10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諮商中,蛤蟆先生與心理師一起回顧了整個諮商歷程,而此時的蛤蟆在看待事情的觀點,以及跟朋友互動的角度與方式已經跟以往不太一樣了。

這是因為在與心理師的互動之中,蛤蟆先生內在的觀點與思考不斷地被檢視,以及在安全的關係中,被好好的接納與對待。

🥰或許,正如同書中的心理師蒼鷺所說的: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
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你,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
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

如果你也想感受心理諮商的對話現場,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可以是我們認識諮商是怎麼回事的敲門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心理諮商 #對話 #情緒 #理解 #成長的機會

回望,是為了更完整自己

回望,是為了更完整自己

年底將近,總不覺地會讓人思考今年做了什麼,或是開始想像明年要做些什麼? 也順著這個思考,來談談回望。當談到回望,可能會有些直覺閃過:幹嘛去探索過去?都過去了,有什麼好想的?人要活在當下,不要想過去那些有的沒的~...

read more
如何面對控制狂的主管?

如何面對控制狂的主管?

控制狂的主管 職場中,我們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同事與主管,其中讓我們感到困擾之一的,或許是主管對於任何工作細節都需要有所介入時的綑綁感,而更深層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興許是裡頭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的感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