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在動力取向治療結構中的一段話:

「一次在恰當的時間,給出恰當的詮釋與分析,便是一次好的餵養。」

這個餵養,可以有許多思考的面向,
甚至是我們內在的各種想像及投射。

舉個例子:
你有過曾經吃一間餐廳,裡面的某道菜,
讓你齒間留香、讚不絕口;

餐廳的燈光,剛好是你喜歡的色調,搭配桌邊服務,
整個把吃飯的質感提升到備受尊榮的程度;

接著,餐廳服務生的態度,剛剛好落在你喜歡的區間,
當你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當你想好好享受美食時,
不會來打斷你與食物之間的獨有連結…

你發現,一切是這麼的 剛剛好!

這就是留在你心裡,美好或夠好的餵養經驗。

.
綜合以上的所有因子,
治療師要在來談者最合適的狀態下,
說出一句、一段能足以鬆動其某種僵化的狀態,

這就是上面那句的意思:

「一次在恰當的時間,給出恰當的詮釋與分析,便是一次好的餵養。」


再來深一步想

治療師在治療室裡說出的每一個字、每一句,
乃至一段話,都有可能會在來談者的心裡落下些什麼,
或者刻劃下某種痕跡。

這個痕跡,便有一個可能是,
當在生活裡或困難發生的時候,
來談者有機會記起自己或治療師曾說過的一句話。
然後,在那個當下,
我們可以有所意識、有所選擇,以至有所轉變。

這可以是我們說:

語言,
真的有某種治療的作用與影響性。

郭禺廷 諮商心理師

立翎心理諮商所

更多關於心理諮商的…

遇見真實有力量的你

遇見真實有力量的你

「第一次看到,有人比我矮的。」「我希望妳可以寫下每一個我說的字。」「今天有事,要請假一次。」(這可能是第六次的臨時請假)還有許多、許多,出現在治療室的對話,有些甚至是第一次見面時,就說出口的。或許在表達著自己的觀感;或者是對於心理師理想的期待;抑或單純地想藉由這樣的方式,與心理師「建立」連結……然而,這些對話,若是發生在一般的社交關係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