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夠好,你還會愛我嗎?自我價值感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當我不夠好,你還會愛我嗎?|自我價值感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by | 7 月 26, 2025

「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
「跟你說過幾次了,這很難嗎?」
「我不知道怎麼用,你可以教我嗎?」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在同樣的關卡上跌倒
在不同的場域裡工作,卻有著相似的困境
在各個關係裡,最後總是以破滅收場

▋被愛的資格

當我們被灌輸著:「好,還要更好」的時候,
裡面彷彿在傳遞著一種意念:只有當你越來越好,
才有被愛的資格或條件。

這個意念,成為了你對自己的信念,
成為了你在關係裡的指標,
成為了你在生活裡精益求精的動力…

然而,你卻始終感覺到空洞、空虛,
甚至有時候會升起一股很深的困惑:
「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我才值得被愛?
到底,要變到多好,我才可以停下來?」

你不斷地問著自己
也不斷地拿著這些困惑審視身邊的人更無法克制地,
端著這個標準去感受陪在你身邊的伴侶

而這裡面,卻有著好深、好深的痛苦,
那是記憶裡,不被愛的證據。

你還記得,小時候有次看到成績,
我們興高采烈地告訴大人:「我考了80分!」
大人卻冷冷地看著你說:「還有20分可以努力。」

那份冰冷在你心裡,留下了你被這個世界隔絕的距離。
也種下了,我不被愛的種子……

爾後,我們在每次完成某件事情,
準備要和另一個人分享之前,
我們心裡的卻步發生了…

▋在心裡留下的痕跡

接著,我們開始想像各種評判的標準來對待自己,
想著別人可能會怎麼評論、
想著別人有多不喜歡、
想著別人的冷漠或不以為意……

於是,我們的想像變成了真實。
這是發生在我們心裡的真實。

我們可以把這份真實看成是一種關係作用後的痕跡。

這個痕跡,陪伴我們好多年。
這也意味著,我們心裡的傷待了多長的時間。

▋什麼是自我修復

這邊讓我們一起來思考,關於「自我修復」這件事。

談到「自我修復」,你會想到什麼?

是變得無堅不摧?
在關係裡不會再受到任何傷害?
或是把自己關起來,這樣便可以萬無一失?

再換另一個面向,你可能會想到,
我開始懂得如何接受這些發生的事情
變得越來越柔軟或富有彈性
在關係裡,我能與對方一起有所回應、有所感受

有許多可能與面向可以讓我們一起來想。

然而,這還是得回到自己身上:
▲你所接受的,是什麼樣的自己?
▲你所感受的,是什麼樣的關係?
▲你所體會的,是什麼樣的生活與環境?

透過這些對自己的思考,
一步一步、一絲一縷地建構起對自己的認識,
這些認識,可以打開我們對過往的傷、對關係的痛與恨、對自己的無奈及失望……
然後,再藉著一點一滴的探索,培養起對自己的理解。

▋更認識自己,然後呢?

這些認識,
會在某些很挫折的時候,成為接住你往下墜的一道屏障;
這些理解,
會在某些很困難的時候,成為一份支撐住你的力量;
這些探索,
會在許多感到迷惘的時候,
轉化成你得以思考的空間及時間。

於是,我們對自己長期以來的懷疑與否定,
可以長出一個彎處:

「我接受自己的不夠好,
但這不毀損我身而為人值得被愛的肯定。」

這是我在諮商室裡一份深切的相信。
這份相信,
亦持續流動在我與每位來談者生命相遇的瞬間。

諮商心理師 郭禺廷

立翎心理諮商所

5分鐘了解【心理諮商】找到安全適合你的【心理諮商】

預約與禺廷心理師諮商

遇見真實有力量的你

遇見真實有力量的你

「第一次看到,有人比我矮的。」「我希望妳可以寫下每一個我說的字。」「今天有事,要請假一次。」(這可能是第六次的臨時請假)還有許多、許多,出現在治療室的對話,有些甚至是第一次見面時,就說出口的。或許在表達著自己的觀感;或者是對於心理師理想的期待;抑或單純地想藉由這樣的方式,與心理師「建立」連結……然而,這些對話,若是發生在一般的社交關係中,...

read more